12月28日,金融監管總局非銀司發布《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推動非銀機構高質量發展》,其中提到:

  堅決踢好高風險非銀機構風險處置“下半場”,力爭2024年末存量高風險非銀機構數量基本清零;

  必須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和責任義務,準確把握非銀機構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建立金融租賃公司業務發展鼓勵清單、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的“三項清單”機制,引導行業“有所為、有所不為”,優化業務方向和業務結構,更好發揮專業化金融功能,緊緊圍繞企業對設備的采購和更新需求,促進制造業企業產品銷售、減少資金占用,推動社會投資和生產能力提升;

  推動啟動融資租賃法立法工作,調整優化相關稅收、司法、融資等政策保障,促進金融租賃公司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附:全文

  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推動非銀機構高質量發展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是我國金融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重要會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科學回答了金融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非銀機構監管司深入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不斷加強和改進監管,推動非銀機構高質量發展。

  一是必須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夯實非銀機構高質量發展的“根”與“魂”。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最本質特征和根本要求,是中國金融發展的最大制度優勢所在。非銀機構監管司將時刻牢記金融監管總局首先是政治機關,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真正轉化為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自覺,旗幟鮮明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恪盡職守、敢于監管、精于監管、嚴格問責,當好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堅決扛起巡視整改重大政治責任,本著“正人先正己、律己方能律人”原則,聚焦監管工作中遇到的主要矛盾,一以貫之、馳而不息深化自身巡視整改,敢于刀刃向內、敢于刮骨療毒,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手、整改不到位不罷休,堅決防止巡視整改虎頭蛇尾和問題反彈。切實承擔起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巡視整改監督職責,對照“五個強化”、“四個融入”要求,督促持續落實十九屆中央第八輪巡視整改要求,并對照二十屆中央第一輪巡視“回頭看”發現共性問題,推動巡視整改走深走實,以高質量整改助推高質量發展。推動落實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充分發揮地方黨委統籌協調的關鍵性作用;持續推進非銀機構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有機結合,做到黨組織“應建盡建”,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機構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努力把黨的領導這一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金融治理效能。

  二是必須堅持“治已病”“防未病”辯證有機統一,下好非銀機構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和“勝負手”。非銀機構監管司將深刻領悟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戰略思想,高度重視金融風險的傳染性、隱蔽性和破壞性,有恒心、有恒力下好有效金融監管“五子棋”,切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為非銀機構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石、打好基礎。一方面,堅決踢好高風險非銀機構風險處置“下半場”,力爭2024年末存量高風險非銀機構數量基本清零。今年非銀機構監管司“一司一策”制定風險處置方案,采取多種手段處置了多家高風險非銀機構。而2024年要處置都是風險處置中難啃的“硬骨頭”。非銀機構監管司將直面挑戰,不斷提升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在總結前期風險處置經驗基礎上,帶領非銀監管條線上下同心,加強央地監管協同,推動形成“處置比不處置好,早處置比晚處置好”的共識,堅決打好高風險非銀機構風險處置的“攻堅戰”和“持久戰”。另一方面,抓早抓小,做到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古人說,“禍幾始作,當杜其萌;疾證方形,當絕其根”。非銀機構監管司將充分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見微知著、睹始知終,著力避免發生重大風險或危機。持續修訂完善非現場報表指標體系。結合非銀機構經營和風險特點,充分利用全景監管信息視圖,優化非現場監管工具,增強風險早期識別和預警能力,按照“高風險高強度監管、低風險低強度監管”原則,用好用足年度監管評級和季度風險分級工具,強化分級分類監管,優化監管資源配置,深化監管數據治理,不斷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建立、優化風險早期預警機制。對于年度監管評級結果僅次于高風險機構、季度風險分級結果處在橙區的非銀機構,嚴格落實早期干預措施的觸發條件、情形和程序,強化早期干預機制硬約束,快速反應、快速決策、快速行動,防止風險拖大、拖炸。進一步提升非銀機構信息化建設水平。緊盯業務連續性和數據、信息安全管理,研究、實施差異化監管和支持措施,對信息科技能力較弱的中小規模非銀機構,選擇或搭建標準的技術平臺或數據中心,按照“急用先行”“成熟一個推廣一個”原則,分批次、分區域實施,為中小非銀機構提供多元化的市場選擇和技術服務。

  三是必須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和責任義務,準確把握非銀機構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兩者共生共榮。金融脫離實體經濟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強健的實體經濟支撐,金融繁榮只會帶來“野蠻式”生長。學習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非銀機構監管司將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增強金融報國情懷,站穩政治立場,強化責任擔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非銀機構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引導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聚焦主業、守正創新,加快建設不良資產處置行業人才隊伍,培育專業優勢,提高不良資產處置、服務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助推實體企業紓困的核心能力。建立金融租賃公司業務發展鼓勵清單、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的“三項清單”機制,引導行業“有所為、有所不為”,優化業務方向和業務結構,更好發揮專業化金融功能,緊緊圍繞企業對設備的采購和更新需求,促進制造業企業產品銷售、減少資金占用,推動社會投資和生產能力提升;推動啟動融資租賃法立法工作,調整優化相關稅收、司法、融資等政策保障,促進金融租賃公司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引導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發揮貼近產業優勢,圍繞集團主業優化金融服務,以加速資金循環、提升支付結算效率為專長,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和中小企業、先進制造業、制造業科技創新、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助力集團產業結構轉型和中小微企業等重點薄弱領域發展,提供特色金融支持。推動消費金融公司突出消費信貸功能,向中低收入客群提供適當、有效、可負擔的消費金融服務和產品。引導汽車金融公司突出專業汽車消費信貸的差異化特色定位,著力為促進汽車銷售、暢通汽車產業鏈發揮作用。引導貨幣經紀公司堅持特色化和專業化發展,鞏固傳統產品經紀服務優勢,積極探索產品和服務創新。

  四是必須把加強制度建設作為重要抓手和關鍵支撐,不斷強化非銀機構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導。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及時推進金融重點領域和新興領域立法,為金融業發展保駕護航。學習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非銀機構監管司將與時俱進完善審慎監管規則,著力扎緊制度“鐵籬笆”,堅持守正創新,加強監管保障,確保非銀機構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和發展。全面推動非銀機構法規政策的“立改廢釋”,做到該管的堅決管住,該放的有序放開。不斷完善制度建設,發揮好政策引領和導向作用,有效解決好行業發展和監管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根據非銀機構股權結構、業務經營模式等方面特點,制定關于非銀機構差異化適用部分監管法規制度的意見,做好公司治理、資本監管等方面的差異化監管安排。深入細致做好制度培訓解讀和預期管理。針對新制定出臺的各項非銀監管制度加強系統培訓,以問題、需求為導向,及時解答屬地局疑難問題,推動制度有效銜接、有序實施;加強對外政策解讀,防止市場誤解誤讀,努力為政策落實營造良好氛圍。實事求是做好制度實施后評估。對2023年以來制定的重要監管制度實施情況開展后評估,做實做細定量測算和定性分析,針對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政策解釋口徑的優化調整,既實現預期目標,又盡可能減少負面效應,提升政策科學性、有效性。